体验

电影:
奥本海默

2023.08.31
#传记电影

这是诺兰导演的新片,而诺兰一如既往地用了很有个人特色的非线性叙事,看着是有些复杂。不过看不懂其实也无所谓,我也不想分析情节。我向来是走马观马的——连花都不怎么看,光看马耳朵动了。这次我想重点记录体验,所以可能不会太剧透到没看的朋友(大概?不过如果你很担心的话还是不要继续看了,初见才是最惊喜的)。而且写得是一盘散沙,这可能比起文章更像是一个记录单,把各个段落想象成不同的条目吧。

体验是有很多变化的,甚至不仅仅关于影片本身:空调的温度、座椅的舒适程度、有没有小朋友大声喧哗、有没有人来回走动;甚至当天的心情、疲惫程度等等因素都会造成不一样的体验。不过,以上这些我就按下不表了,大概还都可以,我应该重点说一下影院的配置。这次我是在imax影院看的,由于拍摄时用的就是imax摄像机,所以我在这个屏幕上看应该是没有裁切的,主打一个原汁原味(刚刚看访谈说有画幅变化,可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注意到4:3的画幅出现过,可能我这没有吧)。

看奥本海默的科研往事,有一种久违的感动。想起以前通宵达旦看物理学史的时候,各路高手都在为了未知的领域而前进,太令人敬畏了。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物理学,能在影片中见到几个了解过的物理学家还挺开心的。但是我学的其实非常烂😭,可能我只是喜欢物理学文化(哦还有数学文化,但是我高数也很烂)。

震撼是不得不提的。绯红色的蘑菇云,在巨大的荧幕上升腾数十秒,直到镜头切换,图像还能在视网膜上留下绿色的残影。震撼,但或许也夹杂着一些无法形容的奇怪情感。恐惧?惋惜?无奈?悲伤?我不知道。

我能听清主角每一次的呼吸声,听见低频的嘀嗒声,并且还被音响震的哆嗦了一下(好吧我不太擅长应对这种突然的刺激)。声压推挤着影院内的空气,让座椅都一齐振动起来,仿佛荧幕中的炸弹真的袭击到了我的身上。身临其境有些夸张,但这无疑让人更能感受爆炸的威力。说电影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,但是在这种环境下,我很难把本体感觉刨除在体验之外。现代多媒体作品是要些新体验的。

有些内容,是沉重而压抑的,尽管先前已经了解过这段历史了,我还是有一种心塞的感觉。寂静,或者是轰动如雷鸣的声音,振动,铺天盖地的诘问。在复杂的局势中被投掷、被戏弄、被玩弄于股掌之间。一股无力感从荧幕蔓延到我的身上,但却什么都做不到。奥本海默或许是这样经历的,而影片的还原程度只能用悲剧来形容。

这也是一部内心挣扎的影片。“枪械无罪,有错的是使用者”,在步枪的领域或许还能让人信服。但是一颗屠戮数万人的原子弹,真的能让发明者感到问心无愧吗?这是技术伦理、道德困境、进退两难、坐立不安。我能感受到奥本海默的挣扎与痛苦,这已经不单单是科学研究了。核弹太复杂了,即使到今天,我们还不能坦然接受,这是从未有过的毁灭性的力量。而奥本海默创造出了它。

看完影片的时候,我还在想原子弹的事情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广岛长崎的两颗实战原子弹?如何看待死亡的数十万平民?(我不是在为日本军国政府申冤,如果你这么想你应该删掉我)如何看待军备竞赛?如何看待苏联的沙皇氢弹?如何看待古巴导弹危机?如何看待核威慑,甚至,如何看待我们研发的两弹?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无关枪式、内爆式、裂变反应这些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内容,我们不该这么云淡风轻。这就是能够毁灭文明的力量,核弹让人支离破碎,字面上的挫骨扬灰,辐射尘更是让人七窍流血,终其一生无法逃脱。发射了,战略胜利了——不是这样的。断壁残垣,横尸遍野,许多建筑会倒塌,许多文化会被摧毁,许多人会死去。我一无所知,还没法得出自己的看法。不过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思考,我们要如何看待作为武器的核弹。

以上,是我看这部片子的体验,有感受,有回忆,也有一些思考,尽管还不成熟。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,如果有兴趣,不如挑一场最好的去看看吧。

后记

这是我最近的尝试,我不想再写那种充满分析和理论的鉴赏了(事实上我以前写的那些作为鉴赏来说也很垃圾)。幼稚而强行的理论建构,不如不写。不用去研究线索与情节与发展,甚至不需要记得所有细节,观后感应该更聚焦在我们这些个体,在观影中获得的体验。十分、十万分的电影不会更适合我,也不会更适合任何一个人,所有所谓的“经典”都是统计意义上的,而不在乎差异化的单个观众。有些体验是不需要分析的,研究普遍规律对我来说毫无用处,我只想记录自己的体验(你知道我最近在玩异域镇魂曲,里面有一个感应结社)。

我并不是否定电影理论,其实我都不懂电影理论。我只是相信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来描述我的体验,我想把重点聚集在过程中我的情感与思考与回忆,而更少的谈及情节、人物、环境,或是各种影片的属性与内容。目前还不完善,我也在摸索阶段,希望这个想法能对你整理作品有些帮助。